发热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,父母不可忽视!241


发热是在一定条件下,体内热量产生增多或散热减少,或者两者兼有,导致体温升高,超过正常范围(37.2℃~37.3℃)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,也是机体防线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。儿童发热多见于2岁以下的孩子。发热有可能是疾病本身的表现,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,甚至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初期表现。爸妈们不可忽视!

发热的本质

发热时人体产热增加,散热减少,或者两者兼有,导致体温升高。发热时通过皮肤释放热量,体温就会下降。所以发热时多见皮肤发红发热,称为发热期。如产热散热保持平衡,体温稳定在高水平,称为持续热期。产热少于散热,体温逐渐下降,称为解热期。

发热的病因

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,最常见的有:
感染:感染是引起儿童发热的最常见病因。常见的感染包括细菌感染(如肺炎、中耳炎、尿路感染等)、病毒感染(如流感、普通感冒等)。
中暑: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,导致身体散热不良而引起的体温升高。
药物反应:某些药物,如抗生素、疫苗等,可能引起发热。
免疫性疾病:某些免疫性疾病,如风湿热、川崎病等,也可能引起发热。
肿瘤:某些肿瘤,如白血病、淋巴瘤等,也可能引起发热。

发热的危害

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,但如果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,可能导致以下危害:
高热惊厥:当体温快速升高至40℃以上时,可能诱发高热惊厥,尤其是6个月~5岁的孩子。高热惊厥可能导致意识丧失、肢体抽搐,严重时危及生命。
脱水:发热时出汗增多,容易导致脱水。脱水可引起虚脱、电解质紊乱,甚至危及生命。
脑损伤:持续高热或反复发热,可能损伤脑组织,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,如脑炎、脑膜炎等。

发热的处理

当孩子出现发热时,爸妈们不要惊慌,应根据发热的原因和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:
物理降温: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,如温水擦浴、使用退热贴、冷敷等。物理降温简单易行,可以有效降低体温。
药物降温: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孩子体温过高时,可使用药物降温,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。药物降温效果明显,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。
寻找病因并治疗:发热通常是某种疾病的表现,应及时找出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。如感染性发热,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。非感染性发热,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预防并发症:发热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,如高热惊厥、脱水等。高热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,防止体温过高。同时多给孩子喝水,防止脱水。

特别提示

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,应立即送医:
6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。
体温超过40℃,或发热持续3天以上。
发热伴有精神萎靡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。
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发热。

发热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,爸妈们不可忽视。正确认识发热,合理处理发热,可以有效避免发热引起的并发症,保障孩子的健康。

2024-12-24


上一篇:父母必看!早班育儿知识大放送

下一篇:小班育儿知识大放送:0-3岁宝宝的早期教育与照护指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