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发烧了?爸妈别慌!儿科医生教你科学应对儿童发热390
[儿童健康科普发热]
各位爸爸妈妈,当您触摸到孩子滚烫的额头时,是不是瞬间心头一紧,脑海中浮现出各种担忧?别紧张!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它不是洪水猛兽,而是孩子身体在“打仗”的信号。作为一名中文知识博主,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孩子发热那些事儿,帮助您科学应对,告别焦虑。
一、发热,到底是怎么回事?
首先,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发热。发热,医学上称为发烧,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。人体正常的腋下体温一般在36℃-37℃之间波动。当孩子腋下体温超过37.5℃,或者口腔、耳道体温超过38℃时,就可以认为是发热了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测量部位,体温标准略有差异。肛温通常比腋温高0.5℃左右,更接近身体核心温度,对于小婴儿来说,肛温是最准确的测量方式。
发热的本质,是身体对病原体(如病毒、细菌等)入侵的一种防御反应。当病原体侵入时,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重新设定“温度标准”,让体温升高,以此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,并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,帮助白细胞更好地对抗感染。所以,从某种意义上说,适度的发热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。
二、如何准确测量孩子体温?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。准确测量体温是判断孩子是否发热、了解病情变化的重要一步。市面上常见的体温计有以下几种:
水银体温计:虽然测量准确,但易碎,有水银泄漏风险,不建议家庭使用。
电子体温计:安全、便捷,可用于测量腋下、口腔或直肠温度。测量直肠温度对小婴儿来说最准确,但操作时要轻柔,注意卫生。
耳温枪:测量速度快,几秒钟出结果,非常适合好动的宝宝。但使用时需对准耳膜,耳道有耵聍(耳屎)可能会影响准确性。
额温枪:非接触式测量,使用方便。但受环境温度、额头汗水等影响较大,有时准确性不如耳温枪和电子体温计,可作为初步筛查。
无论使用哪种体温计,都要仔细阅读说明书,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。建议家中常备耳温枪和电子体温计,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使用。
三、孩子为什么会发热?常见原因有哪些?
孩子发热的原因有很多,最常见的是感染,包括:
病毒感染:这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,如感冒、流感、手足口病、轮状病毒肠炎等。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在3-5天内自行好转。
细菌感染:如扁桃体炎、中耳炎、肺炎、尿路感染等。细菌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。
疫苗接种反应:部分孩子在接种疫苗后1-2天内可能会出现低热,这是身体对疫苗的正常反应,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很快会自行消退。
其他原因:少数情况下,发热也可能与过敏、风湿免疫性疾病、甚至恶性肿瘤等有关,但这些相对少见。
很多家长认为“长牙”也会引起发热,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,长牙通常只引起局部不适和情绪烦躁,可能导致轻微体温升高(不超过38℃),但不会引起真正意义上的发热。如果孩子在出牙期出现高热,应警惕其他感染。
四、居家护理小妙招:让孩子更舒适地度过发热期
当孩子发热时,我们的目标不是单纯地“把温度降下来”,而是要关注孩子的整体精神状态和舒适度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居家护理建议:
密切观察精神状态:发热时,比体温数字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状态。如果孩子虽然发热,但精神尚可,能玩能吃,通常病情不会太严重。如果孩子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哭闹不止、烦躁不安,即使体温不是很高,也需要警惕。
足量补水:发热会增加身体水分流失,脱水会加重病情。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,可以喝温开水、果汁、米汤、电解质水等。小婴儿要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次数。
穿着宽松,环境适宜: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或盖太厚的被子,这会阻碍散热,使体温更高。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,保持室内温度凉爽(24-26℃),但避免直接吹风。
退烧药的选择与使用:
什么时候用?当孩子体温超过38.5℃,或者即使体温不高但已经出现明显不适(如头痛、全身酸痛、精神差)时,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。退烧药的目的是缓解不适,而不是追求“立即降温”。
用什么药?对于儿童,目前推荐的退烧药只有两种:对乙酰氨基酚(如泰诺林)和布洛芬(如美林)。这两种药都是相对安全的。
对乙酰氨基酚: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儿童。
布洛芬: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儿童。
怎么用?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,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剂量,而不是根据年龄。两种药不要交替使用,以免混淆剂量,增加用药风险。退烧药两次服药间隔时间要足够,对乙酰氨基酚至少间隔4-6小时,布洛芬至少间隔6-8小时。切勿擅自增加剂量或缩短间隔时间。
禁忌:儿童禁用阿司匹林!阿司匹林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,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
温水擦浴:只有当孩子感到非常不适,且能接受时,可以尝试用温水(低于体温2℃左右)擦拭孩子的额头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,帮助散热。但要注意,如果孩子出现寒颤、打冷颤,应立即停止。不要用酒精擦拭,酒精可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。
五、警惕!出现以下情况,请立即就医!
虽然大部分发热是良性的,但有些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,及时就医:
小于3个月的婴儿:任何发热(体温≥38℃)都应立即就医。新生儿及小婴儿免疫系统不完善,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信号。
发热伴有以下任何症状:
精神萎靡、嗜睡、烦躁不安、哭闹不止,或面色苍白、嘴唇发紫。
呼吸急促、呼吸困难、鼻翼煽动、喉咙有痰鸣音。
剧烈呕吐、腹泻,或腹痛剧烈。
皮疹(尤其是压之不褪色的出血点),或局部皮肤有红肿热痛。
颈项强直(脖子发硬)、抽搐、肢体抖动、意识不清。
小便量明显减少,长时间无尿。
持续高热不退,超过39℃且服用退烧药效果不佳。
发热持续时间较长:对于2岁以下儿童,发热超过24小时;2岁以上儿童,发热超过72小时。
家长凭直觉感觉孩子“不对劲”。
六、常见误区大澄清!
“发烧会烧坏脑子”:这是最常见的误区。发热本身通常不会损伤大脑,除非是超高热(如41℃以上且持续很长时间)导致的热射病。家长真正担心的是“高热惊厥”,但这通常与孩子个体体质有关,与体温高度本身没有直接关系。高热惊厥发作时,应保持镇静,将孩子侧卧,清理口腔分泌物,防止窒息,并及时送医。
“发烧必须立刻退烧”: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感到舒适,而不是追求体温的绝对正常。盲目频繁使用退烧药,不仅没有必要,还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。
“退烧药可以预防高热惊厥”: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退烧药可以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。
“退烧药和抗生素是万能药”:退烧药只缓解症状,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感染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发热,抗生素是无效的。滥用抗生素只会导致细菌耐药,还会带来副作用。
总结:
孩子发热,是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经历。作为父母,我们要做的不是过度紧张,而是保持冷静,细心观察,科学应对。记住发热时最重要的三点: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、按需使用退烧药缓解不适。当出现需要警惕的症状时,毫不犹豫地带孩子就医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儿童发热,减轻您的焦虑。育儿之路充满挑战,让我们一起学习,做孩子健康的守护者!
2025-10-10

专业安心!揭秘河豚健康儿童用药的秘密,守护宝宝成长每一步
https://www.dzqjqt.com/ertongjiankang/100986.html

在家也能玩出“大智慧”:0-6岁幼儿居家亲子互动全攻略,快乐成长不打烊!
https://www.dzqjqt.com/qinzihudong/100985.html

屏幕时间≠浪费时间:益智启蒙早教动画的科学育儿之道
https://www.dzqjqt.com/yizhizaojiao/100984.html

【宝妈必看】宝宝益智早教:巧用“水果动画”,开启萌娃智慧之门!
https://www.dzqjqt.com/yizhizaojiao/100983.html

春节亲子活动攻略:传统新玩,创意无限,共筑温馨家庭年味!
https://www.dzqjqt.com/qinzihudong/100982.html
热门文章

儿童微量元素铜高出多少影响健康
https://www.dzqjqt.com/ertongjiankang/1491.html

优卡丹对儿童健康有害
https://www.dzqjqt.com/ertongjiankang/1072.html

如何打造一个完善的儿童上学健康包
https://www.dzqjqt.com/ertongjiankang/2564.html

河南儿童健康扶贫计划: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
https://www.dzqjqt.com/ertongjiankang/14545.html

儿童如何注册北京健康宝?
https://www.dzqjqt.com/ertongjiankang/26623.html